8月18日,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牵头组织编选、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《大湾区文学选本》丛书(下简称《选本》)在南国书香节(广州主会场)国际文化展厅举行新书首发式。
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、专职副主席王垂林,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谢有顺,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专职编委陈志出席活动并为新书揭幕,向广东文学馆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、广州图书馆、暨南大学图书馆、南方报业289书房赠书。
作为国家新闻出版署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图书支持项目,《选本》是首部呈现大湾区文学全貌的文本。丛书历时三年多,精心编选,汇聚粤港澳三地创作者和文艺研究工作者的智慧结晶,涵盖文学理论、文学地理、小说、诗歌、散文、网络文学等六卷,凝聚了粤港澳三地作家、文艺研究者的智慧心血,不仅是对这片热土文脉的深情回眸,更是广东文艺界响应国家战略、书写时代新篇的自觉担当。
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、专职副主席王垂林在总序中指出:“《选本》编选了湾区不同城市、不同代际作家、不同文本形态下反映时代变迁、刻画湾区风貌、传递人文精神的代表作品。这些作品以鲜明的在地性和开放的全球视野,构建起大湾区共同的文化认同,宛如珠江汇聚西江、北江、东江,千百流涌,而后八门夺海,展现出一幅千姿百态又和谐共生的文学图景。”
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谢有顺表示,《大湾区文学选本》是新锐的、现代的,能让我们快速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在21世纪以来文学的现状,迅速知道在这一片土地上,这一帮作家是如何思考,如何感受,如何表达的。
《选本》的编选工作得到广东书法与文艺研究院专项支持,相关评论成果依托《粤海风》等平台刊发。丛书由王威廉、陈培浩、唐诗人、杨丹丹、冯娜、郑焕钊6位青年学者、作家担任分卷主编,代表了大湾区一批最前沿的文学力量。
活动现场,《选本》两位执行主编-著名青年作家王威廉、《粤海风》总编辑、广东书法与文艺研究院副院长卢瑜与分册主编进行了对谈,分享了丛书编撰的缘起和过程。
据介绍,建构“大湾区文学”,形成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文学艺术场域,有着非同一般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。它既深植于岭南大地的文化根脉、融汇着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,更通过粤港澳三地文化的多元对话与融合,生动诠释着中国式现代化开放包容、平等互鉴的价值理念。正因如此,《选本》的出版意义,不仅是粤港澳三地创作力量密切合作的硕果,以“双向开放”之姿,既向内扎根沃土,又向外传递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魅力,更是大湾区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,为国家文艺版图增添了一道绚丽的“人文湾虹”。
《大湾区文学选本》简介
《大湾区文学选本》将“大湾区文学”定义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语境,牵引不同时期、不同领域、不同创作方法的文学实践,凝聚不同题材 、体裁、风格类型的作品。如何科学、清晰地呈现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的文学作品、作者以及整体风貌,成为选编工作的核心挑战。在广东省文联的组织推动下,丛书编委会与各分册主编通力合作、辛勤耕耘,以文学地理卷、文学理论卷、小说卷、诗歌卷、散文卷、网络文学卷等6个卷次,编选了9+2大湾区城市群不同代际的作家、不同文本形态下的代表作品。这些作品刻画时代变迁、关照人情冷暖、呈现家国情怀,反映出大湾区多元共生的社会文化动力。以“大湾区文学”为标识的这套《选本》,正是凭借超前的出版意识和创新的编选结构,入选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图书出版物规划。
《大湾区文学选本》并非作品的简单集纳,而是精选作品后再生产出版内容。首先,“选本”各分卷主编,代表了湾区前沿一批文学创作与评论的新锐力量,他们以敏捷触角和文学经验来编选、编撰作品。其次,各分卷邀请知名学者立足文学场域,从全球视野关照文学实践,对选本进行点评,并作序推荐。第三,“小说卷”“诗歌卷”“散文卷”“网络文学卷”的作品篇目之后,附赏析点评,为读者深化理解文本提供了补充视角。
采写:南都N视频记者 许晓蕾 实习生 罗彦清在线炒股配资网站
启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